大殿石雕青石石雕龍柱祥云霧繚繞,大殿四周廊下環立著石雕龍石柱子,都是整石刻而成。柱高近6米,直徑約50米,原為1500年刻制。在大殿的兩山及后檐,有1磨淺雕石柱子,以云龍為建筑裝飾,每面淺刻9條龍盤繞者,精雕細琢的工匠在石柱上記下了雕刻的龍的總數。
前檐的10根為石雕浮刻工藝,每柱有著兩條龍對迎而翔雕刻,中間雕刻有寶珠為伴,石柱腳以山石,襯托著以波濤。其石雕龍柱兩兩相對,各具其形,
造型優美生動多變,雕刻玲瓏剔透,石刻龍姿栩栩如生。這是嘉祥獨有的石刻藝術瑰寶。石雕龍柱使用在公園、宮殿、廣場、還有石雕牌坊等建筑用的比較多。
還有出名的石雕龍柱就是-嘉祥佳藝石雕龍柱,在孔廟的石雕中,引人注目的當然是的石刻盤龍柱,石雕柱盤龍身軀翻轉騰躍,云的形狀自由而不程序化。崇圣祠二柱云龍雖然不及大成門華表柱子,升降龍身軀曲屈有力,云形也比較生動,不失為石龍柱中的。而石刻圖案,適合遠距離觀看,猶如單線勾勒的白描畫,頗有中國畫的趣味。
石雕龍柱多立于道教人物的殿堂廟宇之前, 如文廟、武廟、媽祖廟、觀音廟等, 目的在于明示“ 神” 的尊貴, 裝飾僅在其次。這里須附帶一說, 文廟祭祀的是孔子,但民間普遍認為孔子是文曲星下凡, 因而孔圣人雖是儒教的創始人, 自也位列仙班。其殿前立龍柱也就不足為奇。從地域上看, 福建閩南沿海地區幾乎逢文廟必有龍柱, 臺灣地區的龍柱則多立于媽祖廟前, 這正與清代閩南地區移民渡海謀生、墾荒臺灣的歷史相吻合。
從龍柱雕龍的造型看, 龍體多靈動、嬌健、飄逸, 有一股“ 神” 氣貫穿其中。雖然有部分龍沒有氣貫長虹的威勢, 我們仍然可以從龍的軀體雕鑿中感受
到古代藝匠想要極力表達的“ 龍行虎步” 、“ 龍虎精神” 的意念。
作 者:楊延振
聯 系 方 式:13953784099
佳藝石雕網址:http://www.ioox.net